在武周时期,御史中丞魏元忠因被诬陷而入狱,案件被交给了侍御史侯思止审理。魏元忠不仅是政治与军事的双料人才,曾三度担任宰相,还主导过平定徐敬业叛乱的重要军事行动。然而,魏元忠因性格刚烈,屡次遭到陷害,甚至有一次差点被处死,幸亏在临行前被赦免,才得以死里逃生。
侯思止则是武周时期著名的酷吏之一,且其仕途的发展堪称传奇。出身贫寒的侯思止,曾靠卖饼为生,但生意并不顺利,最终破产,没办法,只好卖身为奴,到恒州参军高元礼的府上当了奴仆。通常像他这样的人,几乎注定一生低微,然而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,侯思止不仅通过一场机缘巧合崛起,还一跃成为朝廷中的重要官员。
侯思止的逆袭开始于一次偶遇。那天,他碰到了一位朋友,这位朋友原本是恒州刺史府的判司,因为犯错刚被刺史裴贞打了板子。满腹愤懑的朋友誓言要报复,不仅威胁要告发裴贞与舒王李元名的勾结,还放言要通过“铜匦投书”向朝廷告密。侯思止灵机一动,心中暗道,这个方法很有前景,既然有人靠着告密一夜发达,为什么自己不试试呢?于是他也寄出了一封密信,爆料了李元名和裴贞的所谓阴谋。
展开剩余78%李元名是高祖李渊的第十八子,在武则天的宫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而裴贞则是河东裴氏的后裔,这两人的名字足以引起武则天的注意。果然,这封信令武则天震动,她立即指派酷吏丘神勣来审理此案。奇怪的是,侯思止的“无中生有”竟然变成了事实,丘神勣把毫无依据的指控办成了铁案。由于此事立下“功勋”,侯思止从一个低贱的奴仆,迅速升职为从五品的游击将军。
这一变化甚至让侯思止的主人高元礼大吃一惊,自己混了多年才是个八品官员,而侯思止却一跃成为了朝廷官员。高元礼瞬间改变了态度,开始尊称侯思止为“侯大”,在官场中竭力讨好他。侯思止也没有忘记曾经的主人,开始向高元礼请教官场之道。高元礼也在旁边出谋划策,先是教侯思止如何应对朝堂上的种种挑战。比如,当侯思止因识字较少,屡遭朝臣嘲笑时,他毫不示弱地回击:“獬豸亦不识字,难道它就不能辨忠奸?”这一机智的回应让武则天大为满意,立即升侯思止为侍御史。
然而,侯思止毕竟是个草根出身,虽然拥有高升的官职,但学识却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。于是,高元礼再出高招,建议侯思止拒绝武则天的赏赐,特别是给他的一座宅邸。侯思止依言而行,他表示:“我讨厌反贼,宁愿不住这些逆臣的宅子。”这一番话让武则天深受感动,觉得侯思止忠诚无比,于是大大地赏赐了他。
侯思止的运气似乎到了巅峰,而在魏元忠案件的审理过程中,他的权威更加得到了体现。当魏元忠被提审时,侯思止毫不客气地高声喝道:“不必再说什么辩词了,赶紧认罪吧,否则我就让你‘孟青’去吧!”这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一愣,实际上,“孟青”是指一种酷刑,用来逼迫被告认罪。侯思止显然是在威胁魏元忠,要么认罪,要么面对严酷的刑罚。
魏元忠不屑一顾,反而讥讽侯思止,“你不过是一个外行,怎敢在这里胡乱叫嚣?”这一番话激怒了侯思止,他失去耐性,竟然在公堂上动手,直接把魏元忠推倒,甚至抓着他的一条腿拖行。这一幕让人目瞪口呆,仿佛看到了一个荒唐的场面。魏元忠也不甘示弱,讽刺道:“你简直像个驴子,把我拖得像掉进了泥潭。”侯思止听后愤怒至极,立即威胁道:“若你不认罪,马上斩杀你!”这种粗暴的言辞几乎让整个审理过程变得荒谬可笑。
然而,魏元忠凭借其过人的气度,直接反驳侯思止,令侯思止不知所措。只得低头认错,改口称“侯思止死罪,愿请教中丞大人”。魏元忠似乎并未察觉到此时的自己已经成了被告,竟然大摇大摆地坐在侯思止的座位上,而侯思止则一副谦卑模样,任由魏元忠训斥。这一场闹剧迅速在朝廷中传开,连武则天也听闻了此事,并忍不住大笑。侍御史霍献可当场笑得前仰后合,引得武则天也笑出了声。
霍献可的笑话虽然带有讽刺,但与其说是在笑侯思止的荒唐,不如说他也在为自己掩盖内心的无奈。在霍献可曾经参与的“狄仁杰谋反案”中,他也是通过为权力而出卖亲人,才获得了“忠臣”的美誉。这一幕不仅让武则天感动得泪流满面,还让霍献可赚得了朝廷的赞誉。
然而,霍献可的“忠诚”背后,是对家族利益的背叛。大唐朝堂的权谋斗争早已让许多人迷失了自我,连霍献可和李子慎这样的官员都不惜以亲人的性命换取自己的功名。霍献可后来的“军功章”便成了他对外展示忠诚的象征,尽管其中的政治算计已无法掩盖。
最终,武则天的“铜匦告密”政策,和她对酷吏的倚重,使得侯思止、来俊臣、霍献可等人迅速崛起。然而,正如历史所证明的,这些人也未必能善终。侯思止最终被宰相李昭德抓住把柄,死于“孟青”之下;霍献可也因其所作所为,最终死于民间传言的怨鬼复仇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胜优配-盈胜优配官网-诚信配资-股票配资最新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